用 户 策 略 咨 询
USER STRATEGY CONSULTATION
致 力 于 为 企 业 提 供 专 业 的 用 户 策 略 咨 询 服 务

经济下行期,为什么更需要外部视角的洞察?

发布日期:2025-11-24 12:31:27   作者 :SEE.DO    浏览量 :1
SEE.DO 发布日期:2025-11-24 12:31:27  
1

近来与不同类型的企业沟通了解,都不约而同感觉到经济环境真的紧张了,企业也开始力求把钱花在刀刃上。于是,将用户满意度、NPS监测这类调研工作收回内部,交给产品或运营团队兼任,仿佛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。这确实节省了一笔看得见的乙方服务费。但我们是否冷静地计算过,这笔“省下来”的费用背后,可能正伴随着更高的隐性成本。当你的核心团队埋首于并不专精的数据收集中时,那些因视角局限而错失的市场机会、因专业偏差而导致的决策失误、因精力分散而延缓的创新步伐,或许正在悄无声息地消耗着组织的未来。在降本增效的主流叙事下,但为何明智的企业反而更需要借助外部视角实现突破?


一、内部调研的局限与风险

在当前降本增效的主流趋势下,许多企业选择将用户调研工作交由内部团队兼任。这本是控制成本的自然选择,但若深入审视,这种"按下葫芦浮起瓢"的做法,表面上节省了外部咨询费用,实则可能在企业内部埋下更昂贵的"坏账"。

01   过度聚焦,看不见真问题

内部团队往往深陷于日常KPI考核体系,看待数据时难免带着固有的"滤镜"。擅长"把事情做对",却难判断"做不对的事"。他们提交的报告往往容易聚焦功能优化、设计美观等落地层面,却看不到背后整体的行业趋势和甚至跨界威胁。当市场经济环境骤变、新竞争者涌入、用户习惯革新时,这些关键信号极易被繁杂的日常事务所淹没。待到问题显现时,企业往往已错失最佳的应对时机,陷入被动局面。


02   分析变浅,挖不到根源

专业调研是一项需要系统训练的技能。从问卷设计的逻辑、访谈对话的引导技巧,到数据背后的深层解读,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积淀。

非专业团队开展调研,往往止步于表象认知,将症状误诊为病因,导致企业的优化措施治标不治本。


03   视角局限,缺少战略高度

让产品、运营人员兼职做调研,无异于让执行者思考战略问题。当一份由执行层主导的调研报告被呈交至决策层时,它看似专业,实则可能缺失了最关键的战略纵深感。一旦战略方向判断失误,企业为纠错所付出的代价,往往是当初省下那笔专业调研费的数十倍,错失的时间窗口更是无法估量。


二、为什么外部咨询更值得投资

看清内部的局限后,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,在预算有限的当下,为什么外部咨询团队的洞察服务反而是一项值得投资的资产?


01   跨界视野打破认知固化

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企业内部团队视野容易局限在行业常规竞争的框架内,在思考中不自觉先入为主。相比之下,专业调研团队服务多个行业,更能看到跨行业的用户行为变迁、新兴商业模式、以及普适性的社会情绪变化。

来源:德勤咨询《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纵览2025》


这种跨界视角的价值在于重新定义竞争格局。比如,当传统车企还在彼此对比电池续航、车辆外观设计时,但影响用户决策的早已不再只是参数——高端手机厂商正在布局“车机互联”,用户习惯用手机生态来选车,就连家电品牌推出的“全屋智能方案”,甚至把充电桩和家庭能源管理都打包了进去。 这意味着,竞争对手早已不只是其他车厂。


02   深度诊断洞察问题本质

企业内部团队容易止步于"发生了什么"的数据表象,而专业团队的核心价值在于深入解答"为什么会发生"这个关键问题。

比如当用户提出“操作复杂”,团队内部因为对自己的产品过于熟悉,已经形成了操作惯性,很难真正体会感知用户面临的困境。即便试图优化,第一反应也常局限于现有认知框架,看不到背后的用户心理需求。

图示:基于深度用户洞察改版的北京银行APP


这种直线思维往往治标不治本。专业团队的价值在于运用系统的用户旅程分析、可用性测试等方法,精准定位问题根源,可能不是界面本身,而是引导缺失、信息架构混乱,或是交互逻辑断层,甚至是不同用户群体的心理需求差异。这种深度的归因能力,才能确保企业的资源能够直击要害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非重复地表面修补。


03   将洞察转化为商业战略

专业调研的价值,体现在将用户数据转化为商业决策的直接依据,一份出色的研究报告,必须超越数据呈现,直达商业战略层面。

当数据显示用户对价格敏感时,这是否意味着产品价值传递不足?是否需要调整产品组合?竞品如何应对类似问题?这种商业视角让调研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决策。优秀的调研团队能够将零散的用户洞察,整合成清晰的战略路径。他们不仅回答"用户需要什么",更指明"后续应该怎么做",包括资源配置的优先级、执行节奏的把控,以及潜在风险的预判。 从数据到决策的闭环能力,让专业调研成为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支撑。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基于深度研究的专业判断,往往决定着企业能否抓住机遇、规避风险。


归根结底,有价值的调研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沟通的共同语言,让各部门在统一认知下协同作战,真正实现以用户洞察驱动业务增长。


三、经济下行期,外部咨询可以做什么

这种经济下行期最大的成本不再是调研本身,而是因决策盲区导致的资源错配。专业外部咨询的核心作用,是系统性地降低企业在关键决策上的不确定性,以最小的成本探索市场的潜在可能。

01   打破同质化,找到真正的差异化破局点

在当前高度竞争的市场中,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核心难题。当功能、价格甚至营销手段都趋于雷同时,企业往往陷入低效内卷。

但此时,专业的外部咨询能帮助跳出行业惯性,通过深刻的用户理解和需求挖掘,找到那些被竞争对手忽略、但用户真实存在的“痛点”和“爽点”,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
其价值在于,为企业提供一个具体的、可执行的创新方向,可能是一个能申请专利的微小功能,也可能是一句直击人心的沟通话术。帮助企业从“更好”转向“不同”,重新夺回市场话语权。


02   为有限预算,找到回报最高的投入方向

有限的预算经不起多次试错。专业调研能通过严谨的概念测试与价格敏感度分析,在众多备选方案中,精准筛选出“用户最愿意为什么买单”。这相当于在决策前进行了一次低成本的市场预演,其产出是一份清晰的优先级清单,明确告知企业:应该先开发哪个功能、主推哪款产品、进入哪个细分市场,才能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


03   布局未来复苏,低成本验证新机会

下行期也是布局未来的窗口和沉淀期。

企业可以用最小的投入,通过专业调研对潜在的新市场、新人群或新模式进行探索和可行性验证。这不同于大规模投入,而是在决策前进行一次“风险探测”,得到一份经过初步数据支持的“机会蓝图”。当市场回暖时,企业便能凭借这份蓝图快速出击,抢占先机,而非从零开始。外部咨询的核心角色是企业的“决策效率工具”,致力于在不确定性中,为企业找到确定性最高、回报最明确的行动路径。


四、结语

每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,企业首先砍掉的往往是市场调研的工作和预算。但当下我们面临的,不仅是一场经济考验,更是一次认知革命。当流量红利见顶、过往的增长模式失灵,企业需要的不只是更精细的成本控制,更是对市场本质和未来的深刻理解。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:“在动荡时代,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,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做事。”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,每个企业都在书写自己的命运。选择短期节流或许能缓解一时之困,但投资于专业洞察,则是在为未来的发展积蓄破局之力。因为最终决定企业高度的,从来不是它在顺境中的规模,而是它在逆境中的选择。



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新路海大创意园北门西座606
18617008056
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地址:
电话:
邮箱:
云计算支持 反馈 订阅 枢纽云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