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 户 策 略 咨 询
USER STRATEGY CONSULTATION
致 力 于 为 企 业 提 供 专 业 的 用 户 策 略 咨 询 服 务

大公司看不上的“小需求”,却被他们做到上亿收入

发布日期:2025-11-08 20:41:41   作者 :SEE.DO    浏览量 :1
SEE.DO 发布日期:2025-11-08 20:41:41  
1

在科技巨头们竞相追逐AI大模型、智能汽车和元宇宙等宏大叙事时,有一个被巨头"看不上"的小生意,却被一家深圳公司做成了年收入上亿美元的全球业务,覆盖到全球170多个国家。

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,突然接到一个重要电话,对方在通话中快速交代关键信息。你一边努力记忆,一边手忙脚乱地想找办法记录,却发现根本来不及。或者在会议中听到精彩分享,想要完整记录却力不从心。等到会后回忆时,那些灵感和重点早已模糊不清。这个让全球无数职场人深感困扰的“信息留存困境”,正是Plaud发现的商业机会。他们用一款极致简洁的产品,撬开了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巨大市场。

01 及时记录怎么如此困难?


在数字化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,想要随时随地记下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却如此困难。

每个使用苹果手机的人更是深有体会,当重要来电时,苹果手机根本无法进行通话录音。这个因系统限制造成的尴尬,让无数信息在通话结束后就再也无法追溯。


即便是日常的会议、访谈,现有的记录方案也各有各的不足:· 手机录音需要解锁、找到App、点击录制,等这套流程走完,关键内容可能已经说完;· 传统录音笔需要特意携带,也并非人人都有,更重要的是:录音之后的整理工作才真正让人头疼;· 手写笔记更是难以跟上对话节奏,往往顾此失彼。


02 难点只是“记录”吗?

深入分析就会发现,问题的核心不在于"记录"这个动作本身,而在于:1.即时性:如何及时捕捉关键信息?2.便捷性:如何让记录动作不影响正常的交流节奏?3.可用性:如何让原始记录快速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资产?这个看似简单的"小麻烦",实际上困扰着全球数以亿计的商务人士、专业人士和知识工作者。律师会谈中的关键证词、商务谈判里的重要承诺、媒体采访时的核心观点......这些高价值信息一旦流失,带来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。

录音,正是这个被大多数科技公司认为"市场规模有限"、"技术门槛不高"的市场需求,在Plaud眼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。他们发现,在数字化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,最重要的思考与对话,反而成了最难以沉淀的数字资产。


面对“录音”这个看似普通的需求,Plaud并没有选择对只是现有产品进行简单改良,而是用"硬件+软件订阅"的创新模式,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
01 谁需要及时录音功能?

Plaud的创始人许高在多次访谈中,清晰地勾勒出他们服务的核心用户:“高对话依赖、高知识密度、高决策杠杆”的“三高人群”。1.高对话依赖:他们的核心工作不是处理文档,而是不断地与人沟通。会议、访谈、问诊、谈判就是他们的主要战场。2.高知识密度:他们的每一次对话都蕴含着高价值的专业信息,是直接的生产资料。任何信息的遗漏都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损失或专业性受损。3.高决策杠杆:他们的思考与决策能产生重大影响,一个关键的对话结论可能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或一项重要的决策。

他们是与客户会谈的律师,是进行市场调研的咨询顾问,是挖掘新闻真相的记者,也是进行战略讨论的企业高管。对于这些专业人士而言,他们最重要的思考和对话内容,绝大部分在发生后便消失了,无法沉淀为可搜索、可复用的数字资产。这正是Plaud市场策略的高明之处,通过锁定高价值、高痛点的垂直人群,深度解构其核心需求场景,为产品找到了最有效的切入角度。


02 硬件创新:重新定义“录音笔”形态

Plaud的突破首先体现在硬件设计上,他们彻底跳出了传统录音笔的设计框架,推出了一款厚度仅2.99毫米的磁吸卡片。这款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:· 极致便携:如同信用卡般轻薄,可轻松吸附在手机背面· 无感使用:无需开机、无需连接,单键操作实现"秒级启动"· 场景全覆盖:完美解决通话记录、会议记录、灵感捕捉等多种场景的痛点。


更重要的是,每一个购买硬件的用户,都成为了Plaud软件服务的潜在订阅者。


03软件赋能:从记录工具到生产力平台

如果说只是把录音笔改得更轻薄,仍然不足以真正拿下人心。Plaud真正的创新在于,他们认识到:阻碍人们记录的不是设备本身,而是录音之后的整理噩梦。 基于这个洞察,他们的软件服务直击痛点:· 智能转写与结构化:不仅将语音转为文字,更能自动区分发言人,识别重点内容。· AI实现内容深度加工:内嵌GPT-5、Claude和Gemini等大模型,自动生成会议纪要、提取待办事项、标记关键决策,将原始录音变成可直接使用的工作成果。· 知识沉淀:建立个人知识库,让每次记录都能成为可检索、可复用的数字资产。

这种"硬件+软件"的模式创造了良性的商业循环:优秀的硬件体验带来用户基础,而真正解决痛点的软件服务则创造了持续的订阅收入。用户愿意为"节省的时间"和"提升的效率"付费,而Plaud则通过持续的服务深化与用户的关系。


Plaud的成功,为我们在红海市场中寻找突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维度,在过度供给的市场中,最大的机会往往来自于对细分需求的深度挖掘。

01 重新定义需求思维

Plaud的成功,无疑是细分市场战略的胜利。传统商业思维习惯于以市场规模作为决策依据,而Plaud则通过挖掘出最根本的产品价值,将一个小众需求升级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当其他企业还在录音设备的音质、续航等参数上竞争,甚至干脆瞧不上录音这个需求时,Plaud选择不为所有人服务,而是精准锁定那些备受“及时信息留存”困扰的商务精英。在这个被精准定义的细分赛道里,竞争维度已从硬件的“音质、续航”,升维至解决这类用户核心痛点的“信息流转效率”。Plaud深刻意识到,它的目标用户需要的不只是一台更方便的录音笔,而是一个能直接将对话转化为价值的高效方案。这种对细分市场的专注,让一个被巨头忽视的角落,成长为一门利润可观的全球生意。


02 从"交易"到"关系"构建商业闭环

诚然,对大多数硬件厂商而言,消费者买下产品的那一刻起似乎交易已经完成,做的是一次性生意。但Plaud的"硬件+订阅"模式,构建了一个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闭环。硬件产品解决了用户的第一层需求,建立了最初的信任;而软件服务则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,将一次性的买卖关系升级为长期的服务关系。这种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,它既保证了企业的现金流健康,又为持续创新提供了动力。更重要的是,它让企业能够与用户保持深度连接,不断深化对需求的理解,从而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壁垒。

Plaud的案例给当下创业者最重要的启示或许是:不要盲目追逐热点,而要静心发现那些被忽视的深度需求。真正的商业机会,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普通却未被很好满足的日常需求中。

当我们能够跳出常规思维,从一个更本质的层面理解用户需求,就能在别人认为"已经足够好"的领域,发现新的商业机会。这种"价值发现"的能力,或许比技术实力或资金优势更为珍贵。

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,最大的优势可能不在于你能够做什么,而在于你能够发现什么。Plaud用它的成功证明:深耕细分市场,不仅能够生存,而且能够活得很好。


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新路海大创意园北门西座606
18617008056
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地址:
电话:
邮箱: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