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 户 策 略 咨 询
USER STRATEGY CONSULTATION
致 力 于 为 企 业 提 供 专 业 的 用 户 策 略 咨 询 服 务

2025年上半年热门消费电子产品透露出怎样的消费导向?——看懂背后的社会情绪

发布日期:2025-07-21 10:49:50   作者 :SEE.DO    浏览量 :38
SEE.DO 发布日期:2025-07-21 10:49:50  
38

今年上半年,你买电子产品了吗?手机出货量同比仅微增1%,但折叠屏手机却逆势增长35%;85英寸以上电视销量飙升34%,而传统尺寸持续萎缩;一款定价2000元档的华为手机成为开学季爆款,而充电宝因政策变化引发行业动荡。本期我们解码2025年消费电子市场的"反常"现象,揭示当下消费者最真实的购买逻辑。从华为nova13的学生党热潮,到TCL98英寸电视的农村走红,这些产品爆火的背后,或许正映射着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消费心态。


2025年上半年的消费电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“低增长、高分化”特征。在整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,消费电子行业并未陷入全面衰退,而是呈现出“局部爆发、结构升级”的新趋势,市场呈现三大特征:

·政策驱动明显,3000亿国补和航空新规直接拉动高端手机和充电宝销量;

·消费分级加剧,中产追求折叠屏等身份象征,下沉市场聚焦性价比;

·技术回归实用,AI功能留存率超90%的均为会议记录等高频场景应用。

这种结构性变化,在手机、电视等五大领域尤为突出,共同指向一个趋势:消费电子正在回归 “价值本质”。


01 中端机型大热,高端折叠屏表现亮眼

2025年上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分级特征。在整体市场增速放缓至1%的背景下,2000-3000元价位段的中端机型销量逆势增长40%,而高端折叠屏手机市场更是实现了出货量翻番的亮眼表现。以华为nova13为代表的机型销量同比激增40%。这款搭载麒麟8000芯片和北斗卫星通信功能的机型,在享受15%国补和教育优惠后,实际售价下探至2200元区间,成为学生群体的首选,开学季激活量占比超过六成。


来源:QuestMobile2024下沉市场洞察报告


与此同时,高端折叠屏市场同样表现亮眼,华为Mate X5通过直降4000元和12期免息策略,将售价拉至8999元,带动整体折叠屏品类出货量翻番,其中商务采购和体制内用户成为主要增长点。这种"中端走量、高端走价"的市场格局,生动展现了当前消费分级的新特征。


02 政策托底中端,技术与价格重塑高端

中端机型的爆发反映了智能手机消费理念的深刻变化。一方面,国补政策降低了消费门槛,但另一方面,国产技术的成熟让"性价比"有了新内涵,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低价,而是为"技术自主"的情绪价值买单。折叠屏市场的增长则说明随着价格下探,这类产品正从极客玩具转变为商务标配,其独特的形态既满足了生产力需求,又成为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。


来源: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


对企业而言,在中端市场,必须坚持"无短板+高性价比"的产品策略,强化基础体验的确定性;在高端市场,则需要超越参数竞争,通过场景化设计挖掘产品的身份标识价值,实现"场景溢价>参数溢价"的升级。


01 大屏电视受到城乡追捧

2025 年上半年,大屏电视市场呈现出独特的"城乡双增长"现象。在一二线城市,85英寸以上Mini LED电视销量同比增长45%,其中TCL 98T8H等高端机型凭借影院级画质和智能家居中枢功能,成为中产家庭客厅升级的首选。与此同时,三四线及农村市场的75-85英寸基础款电视销量增长更为显著,达到62%。海信Vidda系列通过砍掉冗余功能、保留核心画质,将85英寸电视价格下探至5999元,在农村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助推下,成为县域市场的爆款产品。


来源:奥维云网


这种"高端市场追求体验升级,下沉市场看重性价比"的差异化增长,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复杂分层。


02 场景定义价值,符号代表超越功能

深入分析这一现象,可以发现城乡市场虽然都在追捧大屏,但内在驱动力截然不同。对城市家庭而言,后疫情时代 “居家社交” 常态化,将大屏电视打造为"数字客厅"的核心,周末朋友聚会时的Switch游戏投屏、亲子互动时的体感健身,都让大屏设备的使用场景大幅拓展。


电视不再只是承担单纯的“观影需求”


农村市场则更看重其 “社交符号” 属性,电视尺寸与“家庭实力” 直接挂钩,成为邻里间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的直观标签。即便使用率不高,也能满足 “亲友来访时的展示需求”。这针对这一需求,厂商的策略也更贴合实际:海信等品牌在农村市场主推的 85 英寸机型,刻意简化了城市用户看重的 AI 交互、云游戏等复杂功能,仅保留 4K 基础画质与稳定运行的核心性能,将成本压缩至 6000 元内;同时联动乡镇经销商推出“旧机折价 + 送货入户”服务,解决农村地区“买得起、运得回 的实际痛点,让大屏电视从“面子需求”落地为“可及消费”。


01 政策驱动消费增长,实用为先

2025 年上半年平板市场呈现“反新机逻辑”:苹果 iPad 11 系列虽为去年机型,却凭借 2999 元起售价叠加 “国补” 优惠,精准击中 “节俭从众” 型消费者的需求痛点,成为拉动苹果平板销量回暖的核心引擎。


来源:Canalys


品牌竞争中,头部格局呈现梯度分化:华为以 13.6% 的同比增速稳居榜首,其 MatePad 11.5S、MatePad Air 12、MatePad Pro 12.2 三款产品精准卡位 2000-3500 元 “国补” 核心价位段,配合线下零售渠道的规模升级,形成 “产品 + 渠道” 双轮驱动;小米则以 56.8% 的同比增速领跑行业前五,在 “国补” 政策催化下,依托品牌声量、多元渠道与生态连接优势实现爆发,去年第四季度发布的 7 系新品在补贴助力下销量激增,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型号。

这种 “旧款走量、精准卡位” 的特征,印证了平板市场 “实用主义优先” 的消费新逻辑。


02 避险心理叠加生态锁客

平板市场的保守倾向,本质是经济不确定性催生的 “避险消费” 心态。消费决策正从 “短期尝鲜” 转向 “长期主义”,用户不再为单点创新买单,而是更在意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价值。以 iPad 为例,其通过 5 年系统更新构建的 “时间护城河”,让注重耐用性的家长群体甘愿为长期使用价值支付溢价,毕竟一台设备覆盖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周期,性价比远高于频繁换机。

与此同时,生态锁定效应持续强化:苹果、三星用户因跨设备协同形成深度依赖,数据迁移的隐性成本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同品牌产品,而非冒险尝试新品牌。

功能需求的分层也愈发清晰,大众市场将屏幕尺寸、续航等基础体验视为 “硬指标”,而 AI 手写、专业绘图等创新功能仅能打动教育、设计等小众群体。这种 “基础体验定销量,创新功能分圈层” 的格局,进一步巩固了平板市场的保守倾向。


01 合规款销量暴增,旧品预冷

2025 年上半年,充电宝市场因新规与安全事件发生巨变。上半年民航累计发生 15 起充电宝机上起火事件,安全问题备受关注。6 月 28 日,民航局新规落地,禁止旅客携带无 3C 标识、标识模糊或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。


充电宝“新规”


西部财经融媒报道,电商平台 “3C 认证”“航空专用” 等关键词搜索量激增 300%,深圳华强北经销商透露合规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 200% 。消费者选购习惯显著改变,中国电子商会市场调研显示,新规实施后,86% 的消费者在购买充电宝时将 3C 认证列为首要考量标准。3C 认证产品被市场抛弃,部分中小厂商因认证成本高选择退出。行业从以往的低价竞争,加速转向以安全合规为核心的赛道,后续发展将更注重品质与安全性 。


02 政策定生死,场景定胜负

新规成为市场 “筛选器”,用户购买动机从 “升级” 转为 “合规避险”,这印证了政策对功能性产品的强约束力。政策响应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
深层看,技术革新必须服务于真实场景,差旅场景的 “一充多能” 需求推动技术迭代。绿联通过"以旧换新"活动,将单纯的合规要求转化为解决用户实际痛点的服务,成功建立品牌信任。


绿联“以旧换新”活动迅速把握充电宝合规热点


细分市场的深耕也至关重要。针对差旅人群的多设备兼容设计,以及面向户外场景的防摔防水功能,都证明了只有将政策要求与特定场景需求相结合,才能形成持续竞争力。


01 实用款表现亮眼

当AI热潮褪去,沉寂下来真正有价值的是能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帮助的AI产品。根据市场调研数据,聚焦单一实用功能的AI设备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。以OPPO"小布记忆"为例,其语音转文字功能凭借98%的准确率,在职场人士中引发热烈反响,用户日活率突破60%,带动相关机型复购率提升27%。


小布记忆


同样亮眼的表现出现在老年市场,专为银发群体设计的"方言AI音箱"通过用药提醒、子女远程互动等贴心功能,实现了83%的用户留存率,成为养老科技领域的标杆产品。


02 需求确定技术,场景验证价值

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2025 年度 “共筑满意消费” 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,22.1% 的消费者预计 AI 智能产品的使用和场景应用在未来一年有望成为服务类消费新热点 ,这表明消费者对 AI 产品的期待正持续升温。

但AI产品的去泡沫化,本质是用户认知成熟的必然,消费者将会明确拒绝为 “用不上的功能” 买单,倒逼技术从 “实验室炫技” 转向 “生活场景落地”。这些市场变化给AI产品开发者带来了明确的启示:必须严格遵循"小切口原则"。在产品规划阶段,就要锁定那些用户每天都会遇到的高频使用场景,如会议记录、健康管理等,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功能设计。评判AI产品价值的标准不再是技术参数的堆砌,而是"用户能否每天实际使用"。那些成功的AI产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:它们可能只专注解决一个核心痛点,但把这个痛点解决到了极致,从而赢得了用户的真心认可。


2025 年上半年的热闹,对企业而言,与其追逐转瞬即逝的爆款,不如读懂这些藏在数据里的情绪信号:政策风向如何影响消费决策?不同群体的“隐性需求”如何转化为产品竞争力?技术创新怎样才能真正落地为“高频使用的价值”?

消费电子产品的战场,早已从“参数比拼” 转向 “情绪共鸣”。看懂产品背后的社会情绪,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中找到不变的锚点,毕竟,用户为产品买单的瞬间,买的从来不止是功能,更是对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认同。




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新路海大创意园北门西座606
18617008056
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地址:
电话:
邮箱: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